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6131|回复: 10

礼仪之邦-还是-礼义之邦?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发表于 2022-8-14 12:58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我爱汉糖 于 2022-8-14 13:01 编辑

礼仪之邦,汉语成语,拼音是lǐ yí zhī bāng,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。
中国在历史上往往被称为“礼义之邦”,“礼仪”之邦突出的是礼节仪式,是好客。
但是“礼义之邦”的“礼义”则突出道德的本质,是突出了中国文化具有成熟的道德文明。
崇礼尚义,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气质。
当然,礼尚往来是针对贵客。
义则是针对朋友。
如果是敌人,他既然做初一,我就做十五,他不仁,我不义,这个也是符合天道人道的。
如果是朋友和家人,就要有情有义,不抛弃不放弃。
用毛爷爷的话说,对待敌人如秋风扫落叶;对待朋友,如春天般温暖!
华夏文明汉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忠孝节义,其中义在里面占据很大比重。
忠孝节义:
忠-古代指的是忠君爱国,以前皇帝就是国家,所以忠君爱国不冲突,当然这个皇帝一般要比较贤明,爱护百姓,才能得到大家的忠心拥护。现在的忠指的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同胞百姓,忠于炎黄华夏之中国!
孝-指的就是孝顺父母和长辈了,这个就像李密的乌鸟情深,是人性的反哺和报恩!
节-气节,不为五斗米折腰,不要随便出卖自己的良心,不像恶势力低头。正当来路的钱还是要赚的,但是绝不能做出卖自己同胞朋友,出卖华夏中国的事情!
义-对亲人朋友要有情有义。不抛弃不放弃。
忠孝节义值得是精神层次,道德层次的。
-华夏文明汉文化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多子多福,传宗接代。人是一切的基础,是文明的载体,没有华夏人(炎黄子孙)怎么可能有华夏文明的延续了?
只有有人了,文明才会渊源流长。。有人了,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。
对于“多子多福,传宗接代”被打成封建迷信,多年来被污名化,我感到非常难过。
传宗接代:传我炎黄之宗,华夏文明代代相传,有何错?为何要贬低?
以任何借口贬低华夏文明汉文化的核心思想的人,实际上就是看不得我们好的反华汉贼!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3:04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孝治天下,乃是我国汉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治国方针,一直到我国封建王朝末期,仍然是治国重要理论依据。

两汉,乃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崛起最快速的一段时间,自汉元帝开始,汉朝全面推崇儒术,儒家思想迅速成为了王朝奠基。而儒家强调忠孝,这一思想也衍生到了选任官吏之上,为国取材自然要选用忠君之人,而如何体现忠君呢?于是就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思想,那就是孝悌之人便是忠君之士,那对于基层官吏,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,于是就采用廉洁程度作为标准,廉洁之吏则为好官,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汉代采用了举孝廉的选聘官吏制度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3:0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选官员,品德好是最要紧的。一个人品德不好,还是位置低点好,不会起什么风浪,顶多是小偷小摸,祸害一下隔壁邻居。如果品德不好,又很有才能,那他就会祸害整个国家。
品德好,哪怕没才能,没啥危害,。。当然,最好的是品德好,又又才华的,那是整个黎民社稷的福气了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3:11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举孝廉制度大背景下,民间也形成了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风气,并且屡屡突破人的极限,让人惊叹!

1、扼虎救父

故事的主人公名为杨香,晋代一女子,河南沁阳人,相传其14岁时,随父亲于田间劳作,突然一头猛虎黯然出现,估计晋代生态环境很不错,老虎随处可见。其父亲被老虎一下扑倒在地,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,杨香手无寸铁,临危之际,悍勇上前,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,一跃而起,跳到老虎身上,以双臂扼住老虎咽喉,死活不放手,老虎见状,不得已,强行挣脱开杨香,悻悻逃走了,其父得以脱离虎口。

2.笼负母归

鲍出,东汉时期,京兆府新丰人,大约在临潼附近。乃是东汉至孝之人,相传鲍出乃是一壮士,英武过人,再加上在乡里特别孝顺,所以颇有名声。有一次他的母亲被强盗掳走,鲍出随即操起农具便追了上去,勇斗数名强盗,解救了母亲和同村老妇,然后第一件事就是叩头请罪。

后来,因为战乱,关中地区盗匪横行,鲍出带着母亲到南阳避乱,一去多年,待战乱平定之后,鲍母思归心切,想要落叶归根。然其时母老,难以远行。再加上长途跋涉,坐轿子又颠簸不已,其母很难忍受舟车劳顿。于是鲍出编了一个竹笼,请母亲坐于笼中,鲍出一路轻摇慢步,毫不颠簸的背着母亲走了上千里,回到了故乡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3:23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我爱汉糖 于 2022-8-14 15:03 编辑

壮士西游遂不还,英雄千古笑燕丹。至今幽蓟秋风道,依旧萧萧易水寒。

其他关于中国历史上重情忠义的刺客传奇故事,请接着看下一页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4:2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我爱汉糖 于 2022-8-14 14:58 编辑

荆轲刺秦王,体现的也是义,忠于朋友间的情谊,替燕王行刺秦王。(虽然后面没成功,虽然从历史发展看,秦国大统一对华夏民族是好事。但是不可否认,荆轲身上体现的也是可贵的华夏人文精神里的义气。)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4:30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义薄云天,汉语成语,拼音yì bó yún tiān,形容某个人非常有情有义,正义之气直上高空。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。出自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4:37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南宋:施全刺杀秦桧失败,英勇就义,死后被封为土地神

施王庙

《宋史.秦桧传》中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:"二十年正月,桧趋朝,殿司小校施全刺桧不中,磔于市。自是每出,列五十兵持长梃以自卫。"

《三朝北盟会编》中也记载了这件事,内容稍详实些。"绍兴二十三年三月内,有殿前司神勇后军施全,将一铡刀伏于阴处,等桧回朝,向前刺之,为轿子所隔,不中。施全依法赐死。"

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记载的内容则是:"丁亥,太师尚书左仆射秦桧趋朝,有挟刃于道者,遮桧肩舆欲害之,伤行程官数人。一军校奋而前与之敌,众夺其刃,遂擒送大理寺验治,则殿前司后军使臣施全也。"

从以上三处记载中可以发现,对施全刺杀秦桧案发生的时间出现了争执,《宋史》是正史,比较严谨些,我们就权且以它的记载为准。不管发生在哪一年,事情是确实发生了,而且还很精彩,如果拍成影视剧,场面绝对是惊心动魄。综合起来还原当时的情景就是:施全提着一口铡刀藏在隐蔽处,等秦桧经过时,施全提起铡刀就劈向轿子里的秦桧,结果却劈中了轿子的立柱。一击不中,秦桧随身的侍卫们反应过来,和施全展开了激烈的搏斗。打斗中,施全的大铡刀抡起来虎虎生风,伤了好几个随从官员。多亏了一名侍卫武艺不错,夺下了施全的大铡刀,施全寡不敌众最终被擒拿了。施全被绑送到大理寺。大理寺以杀官谋逆罪判处施全死刑,在杭州城闹市区被凌迟处死,也就是俗语常说的千刀万剐。自此以后,秦桧吓坏了,每次出行,都要加派五十名士兵手持长棍来保护自己。而施全的真实身份也查清楚了,是南宋禁军的一名低级军官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4:40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我爱汉糖 于 2022-8-14 14:50 编辑

据岳飞庙志记载:在岳飞死后的第9年,也就是公元1150年,施全在秦桧的一次上朝途中,埋伏于临安(今杭州)御街的
众安桥下,伺机行刺。
估计是秦桧坏事做得太多,害怕被报复,随身都带着很多家丁,施全这次刺杀行动没有成功,反而身陷囹圄。
秦桧害怕有同党,亲自审讯施全,想找出背后的主使。结果施全大骂他说:像你这样的国贼,人人得而诛之,还需要谁主使么(大概就那意思)?说得秦桧气急败坏,将施全处以极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施全体现的是小人物的大义,对汉奸陷害忠良的愤恨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1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8-14 14:48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我爱汉糖 于 2022-8-14 14:49 编辑

岳飞死后,刺杀秦桧的英雄虽没有成功,但仍名垂千古。
施全敢只身一人刺杀秦桧 ,是可比肩荆轲的一个小人物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秦桧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后,权势熏天,为非作歹。绍兴二十年(公元1150年)正月的一天,秦桧退朝后坐着轿子回家,行至望仙桥上,突然有人从暗处跃出,扑向轿子。

秦桧大惊,那人从腰间拔出利刃,对秦桧便刺。秦桧连忙把身一闪,刀锋戳入轿柱。

那人想拔刀便刺,两旁秦氏家将一拥而上,七手八脚把那人抓住。

秦桧回到家中,惊魂稍定,叫左右把那人押到阶前,厉声问道:“你是何人,敢大胆行刺?是谁唆使?快说出来,我便饶你!

那人大声怒骂道:“你这个奸贼,欺君误国,谁人不想食你肉、剥你皮!我姓施名全,现为殿前小校,就想为天下除奸,生不能诛杀你,死后也必勾你奸魂!”

秦桧被他痛骂一顿,气得发抖。第二天,就将施全处死。

此后许多侠士也潜入京城,多次寻找机会刺杀奸相秦桧。可是自此以后,秦桧出入都要上百士兵护卫,让他们根本无法近身。

后来,众安桥的桥面出现用枪尖划出的十六个鲜红的大字:秦桧奸贼,枪下亡魂,千夫所指,无疾而死。奸相秦桧听说后惶惶不可终日,每晚做噩梦被岳家枪刺中心脏,后来终于暴死于家中。


杭州百姓为施全的忠义所感动,在他举事及殉难的附近建造了几座施全庙,寄托哀思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华夏飞歌汉文化网

GMT+8, 2025-5-5 23:09 , Processed in 0.019640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